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无论是“烽火戏诸侯”,还是古代战场上的鼓声,信息的传播方式经由比特(BIT)重构后,庞大的人群+普及率非常高的终端+足够的上传下载速度,让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信息的体量都得到极大的提升,然而,作为一个脑容量有限的普通人,要想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正常生存,就需要做到信息过滤,巨头以及创业者们则试图做用户的信息过滤器,只有“管理者”,才有更大的机会吃到“红利”,但真的有那么容易吃到吗?

人和设备的“充沛”,促使信息繁荣

蒂姆·伯纳斯·李、温顿·瑟夫、罗伯特恩等人构建了互联网的基础架构,当然,互联网能够发展到今天,许多人功不可没,和传统信息的连接方式相比,互联网重构了整个信息的生产、传播、触达等多维度的链条。

说人人都是自媒体略嫌夸张,但人人皆可制造信息却一点儿也不夸张,可能是“今天很累”,也可能是“中午跟自媒体郝闻郝看的创始人郝智伟一起吃饭”,总之,这些信息千奇百怪、光怪陆离。而这一切得益于制造、上传、分享信息的设备以及技术非常“充沛”和便捷,随时随地都可以生产信息。

CNNIC发布的第38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66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.10亿,互联网普及率为51.7%。终端方面,根据IDC的数据显示,2015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.341亿台,就连走下坡路的平板电脑,2015年中国的出货量也达到了2934万台。另外,中国每年PC的需求量大约在5700万台。上传下载速度方面,宽带发展联盟的数据显示,7月末,我国8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用户总数超过2.37亿户,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84%。用户量、终端、上传速度以及普及度这些,足够有一群人能够制造出海量的信息。

UGC类内容外,PGC方面,国内也有相当大的群体在图片、视频、音频、文字四大介质里制造专业内容,来自用户们对信息的需求,促使他们也在内容制造方面愈发用心。

不仅上面提到的手机屏、电脑屏,电视屏领域,用户群体也非常庞大,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,2015年中国彩电零售量规模为4674万台,截止2015 年智能电规累计保有量达 10500 万台,PGC方面,曾经最为突出的是电视屏,当然,随着用户群体的增加以及迁移,手机端的用户量隐隐然成为主流,PGC群体亦开始向手机屏转移。

CNNIC的信息显示,截至20166月,中国网站数量为454万个,半年增长7.4%,而APP应用方面也早就超过400万个,作为内容载体,网站和APP也是一个非常充沛的状态。

PC时代,几乎所有网站都开始copy模式,当时的版权管理还不甚严格,大量草根站长都在copy各种站点,有的站长手里甚至管理着数百个网站。媒体类网站也不例外,据悉,某新闻媒体仅一个频道每天更新的数量就超过200篇稿子,一个网站少说10个子频道以上。

人和设备的“充沛”时期,既有普通用户,也有专门制造信息的机构,同样有浑水摸鱼的信息复制机,这一切让信息变得前所未有的繁荣。当然,别忘了社交工具的功劳,社交工具制造的信息除了正常的交流外,还会被更多人加工利用,并生成新的信息再互联网上传播,信息繁荣更上一层楼

另外,用户还得被分众的户外广告、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硬性输送的信息影响,还有线下社交活动中的信息冲刷,此刻,信息不是太少了,而是太多了。

那些信息过滤器的真正目的

社交工具(如微信、微博)、新闻客户端(如今日头条)、搜索引擎(如百度)、垂直类APP(如汽车之家)等,其实都在做信息过滤器,只不过各家的方式不同、信息量不同、用户属性也不同,但本质上他们还是类似的。

新闻客户端信息过滤的主要方式是订阅,比如我喜欢NBA,我就订阅NBA频道,足球频道就直接被PASS,我喜欢某一家公司,我就直接订阅某家公司的新闻信息,避免被更多的垃圾信息干扰,要知道一个新闻客户端每天更新的内容量超过20000篇,而用户显然接受不了20000篇信息,只有通过让用户订阅等方式不断的过滤,才能将内容的价值最大化,才能让用户甘愿的接受这些信息。

就目前来看,仅有PC时代的搜索引擎在信息过滤器方面出现了垄断,移动端时代,整个信息都被重新打散再重组,统一的入口被打破,业内盛传的微信应用号一直处于“含羞”阶段,离真正大规模试用还有段时间。

从现在来看,各大信息过滤器企业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吸引用户制造内容,另一方面则未用户提供过滤规则,这几乎吸引了所有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企业的入场。电商也在做信息过滤,毕竟卖家的数量易购足够了,而用户需要从海量的卖家里挑选到与用户匹配的商品信息。从内容电商到直播电商,以信息作为入口式的购物模式,替代了早前的刚需性模式,购物已经变得如此容易,用户需要的是指导购物信息,以及更为全面、真实的购物信息,因此,内容成了电商转型升级的新“法宝”而内容就是电商的过滤器

社交工具、新闻客户端、搜索引擎、垂直类APP之所以如此积极的想做信息过滤器,很大程度上,是希望能够从“管理者”的角色当中找到生存之道,原生广告、电商交易等发财之路才是信息过滤器最终的目的。我们批判的,并不是他们“管理者”的身份,而是其作为信息过滤器的定位,是否仅仅只是一个赚钱“机器”,显然已经有不少信息过滤器沉沦了,虚假广告、虚假信息等内容频频流窜,有的甚至是企业们纵容的,这就要呵呵了。

用户要想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海洋中,颇为不易,尽管有些企业将好友作为评判标准,但这些远远不够,信息太过于分散了,而用户获取的信息又是如此之多,如何能够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呢?

巨头们吃“红利”容易,可惜鲜有人踏踏实实做自己的本分,一切皆商业。

/郭静,微信公众号:郭静的互联网圈(IDguojingdequanzi)用心做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原创狗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郭静

郭静

380篇文章 22小时前更新

自媒体人,关注互联网,关注TMT,微信公众号:郭静的互联网圈

文章